姑父过六十大寿。好几年没去给姑父拜年了,我特意请假赶回老家参加寿宴。
姑父、姑妈一家,我们一家围坐一桌,其乐融融。
表弟佐酒,给我们男士每人倒上了满满一大杯(农村现在都是用的3两开外的一次性塑料杯),表弟给姑父也倒上了。
我很惊讶,在我的印像中,姑父是滴酒不沾的。我是家里老大,姑父姑妈说媒相亲及后来每年到家里做客的过程我都历历在目,每次爸爸劝姑父喝酒,他都说不能喝。
“姑爷您今天过寿高兴了(我们乡俗称呼姑父为姑爷),开始喝酒了啊?”我笑着跟姑父开玩笑。
“我爸爸今天过生肯定高兴啊!其实我爸爸还是蛮能喝酒的。”表弟接我话说。
表弟的话让我更觉惊讶了,我们晚辈每年给姑父拜年,姑父都是拿着酒壶给我们倒酒劝酒。姑父总说他酒精过敏,我们都习以为常了。
“那,这些年,姑爷受委屈了,呵呵。”我笑着对姑父说。
姑父家里兄弟姊妹多,分家时一贫如洗(农村男子成年结婚后一般会跟父母分家)。姑父身体单薄,但能吃苦耐劳,种地务农是当地的一把好手,每年收成比邻居们都高出一筹,是湾子里最早盖起二层楼房的家庭。我每年寒暑假都去姑父家,和表弟妹们玩十天半月,到现在都深刻记得姑父清晨扛着梨耙出门,晚上披着星斗回家的样子。
“没得么事委屈的,看到你们现在出息工作了,我们做父母的就放心了。”姑父一向不善言辞,说话微笑间脸上就泛起了微红。我这才发现,姑父的气色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,衣着也讲究了。这几年,姑父的子女办起了工厂,他帮忙干点杂活,还拿工资,既轻松又好心情。
“原来啊,能喝酒也不能让他喝啊!”姑妈接过姑父的话说道。姑妈有名的爱唠叨,里里外外,勤扒苦做一辈子。
“那些年,你们家里四姊妹,我们家三个,都小,读书、穿衣、吃饭,样样都是艰难。”姑妈大字不识,但是个明道理、性格坚强的人,为了表弟妹们读书,她带着攒起的几只鸡蛋,走十几里泥路去看望代课老师,请求老师对孩子多管教。她对每个孩子都是如此。
“那时候,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,就靠几亩薄田,收点粮食,卖点棉花,集集攒攒过日子,哪来的闲功夫闲钱去喝酒呢!”姑妈说着,眼眶就湿润了。持久劳累,她的脚患上了严重的骨质增生,有时肿痛的无法着地,十几年她都坚持着。今年,表弟妹们强迫她到省城做了手术,现在完全能自由行动了。
姑妈一番话,闹的我们也跟着受到感染。
回想那些年也是,我们家姊妹多,父母亲每天都在忙碌操劳,回到家总是泥水汗水一身。我父亲虽然可以喝点酒,但在我的印像中,每每家里来客了,他才骑个自行车到村部酒厂里去,打个半斤回来,陪客人喝点。那时候,也只有来客了,父亲才去集镇割点肉,加上很多辣椒,我们才有了辣椒炒肉吃。那时候的辣椒,比现在辣,吃着特别有味。回想那些日子,深为父母心酸。
“其实,你姑爷酒量比我大,我们都是知道的。”父亲看到大家都沉默在回味中,连忙出来圆场。
“只是那时候,每个家里都不宽裕,亲友聚会就图个热闹,喝不喝、喝多少都是尽量节制自己。”父亲教过小学,他的话饱含亲人间勤俭持家的相互认同和理解。
“酒是粮食造的”,父亲接着说:“粒粒皆辛苦,你姑爷过去克制自己不喝酒,那也是在节约粮食呢!”父亲的话,带着苦尽甘来的幽默,酒桌上的气氛又活跃了起来。
“来,让我们共同祝福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表弟举起了酒杯,全桌人都举起了酒杯。我发现,姑父杯里的酒,被阳光映照的特别晶莹透亮。
返程路上,父辈们的话,让我久久思索。现在条件好了,没有必要刻意掩盖自己的酒量了,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到来了,但父辈们留下的勤劳创造的品格、勤俭节约的传统,我们将如何追寻呢……
(注:学校2020年“厉行勤俭节约、制止餐饮浪费”活动征文,作者——学校纪委书记、工会主席 喻泽旭)